刘擎如何尊重每个孩子的特质,快乐的学习

导读

你的孩子适合标准化教育吗?

如果适合,怎样有效应试?

如果不适合,出路在哪里?

刘擎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和多年的教育观察,阐发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言论。

他认为强化训练的应试教育不利于应试,现在的孩子是过度训练,就像过度营养一样,不仅浪费,还会产生副作用。

学习本身应该是快乐的,学习事实上应该带来快乐,因为做题像做游戏一样令人兴奋。

让孩子拥有一个丰富的心灵,一个爱学习的、有内驱力的精神状态,是最重要的。童年、少年是生命中最快乐的阶段,而不是通向未来的一个高不可攀、永无尽头的阶梯。

cinian

刘擎

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

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

国内政治哲学领域知名学者

《奇葩说》第七季导师

01

尊重孩子的特质

和未来职业的多样性

主持人:在应试教育中,有些优胜者认为自己很幸运,他们可能在别的方面不如其他孩子,但应试恰恰考核的是得分的能力。

刘擎:我认为集中的标准化教育,大概10%的人天生就容易适应,可能60-80%的人经过后天的熏陶、训练也能基本适应,还剩大约10-30%的人无论如何都很难适应。最后这个群体,就是所谓“差生”,这绝对不是说他们注定就不可能有好成绩,只是说用僵硬标准化模式,他们提高成绩的概率非常低。

在这样的教育结构和教育机制里,他们的出路在哪?这需要不同的赛道和机制。一种出路是艺考;另一种出路是职业教育。社会上有很多不喜欢做题,但动手能力强的这些孩子,他们的出路家长不容易接受。

教育本不该如此单一。因为人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,所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多样化。

比如:德国的职业教育,无论是工匠还是管道工,他们的收入跟大学生没有太大区别。尤其是北欧,大学教授和管道工的收入差距只有4%-5%,差距没有那么悬殊。

大学教授当然受人尊重,但是工匠丝毫不觉得在尊严上低人一等。这让父母更愿意接受自己孩子的选择,在完全不适应学术化教育时,走“发展实践性技能”这样一条出路。

现在的问题是:整个社会没有在观念上有太大的转变。更确切地说,主要是因为社会现实环境和公共政策导向,没有提供足够观念转变的支持条件。

现在电影学院、戏剧学院特别多,培养的艺术人才也有很多。以前,我们对考艺校这件事很排斥,现在已经慢慢接受了。艺考可以证明人的观念可以改变,如果你能去演艺界谋职,大家会非常羡慕。其实大部分人成为艺考生,并没有那么多的机会,过上“光鲜亮丽的生活”,成为大明星的机会也非常小,但这是一条出路,这份工作能够养活自己。

进入职校,工匠做到极致,也可以达到很高的人生境界。日本有特别好的小作坊,德国也有传统的职业精神,中国也有令人钦佩的民间工艺。

如果让这些行业能有更好的收入回报,获得更高的尊重,就是名正言顺的体面职业,是可以长期从事而不是淘汰的职业,可以让更多的人发现自己所热爱、所擅长的事情。我认为,让所有的孩子都经过高考进名校,这是不现实的,对特定的个人来说也不是最好的出路。这个世界在不停地改变,应试教育越来越失去它原有的价值。

主持人:现在很多人认为,按学生的成绩分高低不对,而要更注重每个人身上不同的特征?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?

刘擎:高低之分永远避免不了,但是用一个赛道决定所有学生的成绩,未免太单一。而且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,总是相信高考是“一考定终身”,其实没有什么事可以定终身,这样想太简单、太狭隘。

行业总会根据个人的能力定高低,同样是做工匠,有人做成大师,有人只是普通工匠,绝对拉平不太可能,竞争永远存在。

我有两条建议:

第一、不要让大家做无效的竞争。

第二、不要把竞争变得那么白热化。

有人强迫他参加竞赛,他不愿意。比如:奥运会有很多项目,有田径、赛艇、羽毛球、击剑、体操等等,如果只有一项比赛——田径,那就没意思了。奥运会比赛竞争很激烈,但是它的精神——公平竞争、相互理解、团结友爱,能够启发学生成为“自信、自强、自尊”的人,这个特别具有教育意义。

02

适合应试教育的方法

主持人:要孩子适应应试教育,是否只能通过强化训练呢?

刘擎:我认为,应试教育中的“强化训练”有很多弊端,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,更不利于孩子的人格和技能发展。

如果特别想让孩子考上名校,应该怎么做呢?我会让他从幼儿园开始,培养他热爱学习的兴趣,让兴趣伴随着教材一起走,重要的是搞清楚知识的脉络和原理,其中当然需要一定程度的解题训练,但绝对不只看解题技巧。

到了初三,升学的时候,我们可以花一个学期的时间,完全进入应试模式,像打游戏一样,找大量的习题来做。

考完了以后高中再歇两年。

做自己热爱的事情,整个知识的基本脉络搞清楚,理解原理比任何解题技巧都重要。到了高三,再启动应试模式,按照这样的思路再来一次,这在我看来是最佳的应试方式。简单地说,就是日常学习需要一定的解题技巧和考试训练,但不要陷入“题海战术”。那种高强度的应试训练,只在初三和高三才启动。

我在一次讲座中,有好几个听众在台上与我分享:“我儿子就是这样考试的”。到那时,再请老师补习都来得及,你不要让整个学校12年的教育过程,都围绕补课做题。

如果从小开始一直在强化应试训练,那么大概率的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,做题本来是件很开心的事,但问题是现在的孩子做得太多,动力就不强了。

主持人:孩子一旦失去弹性,就会一直处于紧张中。

刘擎:对。我是在年高考,记得那时候特别喜欢做题。题做完了,我就特别期盼有好的题目来做,到处搜罗题目,看到朋友就问:哪还有题?那时候没有电邮。有一个好朋友从北师大搞来一张油印的题目,这是很好的礼物,我特别喜欢、特别高兴。为什么会这样啊?因为那时候我们没有“题海”。

做题像游戏一样对你有挑战,你克服这个挑战,这会让你产生兴奋。所以,拿一个学期集中去应试中考和高考,就像打游戏一样,他会感受到做题的快乐;如果你让他整个过程一直都这么兴奋,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,到最后一定就疲惫厌倦了。只有非常少数的孩子才喜欢这种模式,大多数人是在痛苦地适应,还有一部分人无论如何都不会适应。

03

学习本身是快乐的

主持人:您是怎样看待“高厌学比例”这个问题?现在抑郁症从高中生延伸到小学生,数据很惊人。

刘擎:我看到《-国民健康蓝皮书》的数据,学生的抑郁检出率,小学10%左右,初中30%,高中近40%,这个代价太大了。如果这所学校的整个氛围是“考不好就是差生”,早上8点钟入学,下午5点放学,有9个小时在学校,很煎熬,怎么度过?所有的面试、笔试会磨掉希望,这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。所以校园环境要改变,校园要塑造一个对所谓“差生”友好的环境。

许多老师和家长相信,“想要差生学习好,就要施加压力,他们才会更加努力”,其实这里存在很大的认知误区。成绩落后有很多原因:第一,指标本身单一化,这有问题;第二,每个人的学习节奏不一样。

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说,想要学校的环境多样化,那就要对学习不太好的同学更友好。我们总是相信有足够的压力,学生就会改变,其实压力可能会造成精神抑郁。这是一个教育的认知误区,我们一定要改变。

主持人:我采访了很多学校,发现“一个人的价值感完全等同于分数”,这样的观点是不是把人工具化了?

刘擎:是的,我们现在是把工具和目标截然分开。比如谈恋爱并不是“给你写情书、最后追到了你”。好像“写情书”是工具,“你答应我”才是结果。你想如果把整个谈恋爱的“追求”过程完全拿掉,直接给你结果,每天让你得到一个你喜欢的人,其实你根本不幸福,过程和目标总是关联在一起的事情。

学习本身应该是快乐的,学习事实上是快乐的。哪怕是应试教育,有很多同学仍然感到学习本身是快乐的,学习是最精彩的事情,因为你能探索一个未知的领域,你遇到困难以后能解决。不快乐的原因是学习强度和学习评价系统出了问题。

04

过度训练有副作用

主持人:美好的童年来自对未来的力量的期盼,我们采访了很多艺术家,他们认为获得能量、滋养以及灵感的方式,都得益于童年。

刘擎:我的童年时代是在文革后期度过的,正如姜文的电影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。那个时代,充满了更大的动荡和灾难,但它有一个好处——没有功课的压力。一个星期能把整个学期的功课做完,你就可以自由探索,我小时候装过老的收音机,做过军舰的模型。

现在的孩子是过度训练,就像过度营养一样,不仅是浪费,还会产生副作用。在上海,一般的学校都是营养及格,所以你的孩子能考到什么学校就考到什么学校。就算你有志于需要高水平知识的事业,没有考到北大清华也并不是灾难,不一定做不出杰出的成就。

美国有专门的研究显示,那些差一两分或者差几分没有考去常青藤学校的考生们,即使他们考到普通的学校,也不会影响事业的发展,他们依旧会取得成功。

我们的教育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,你把学习作为一个工具,需要整个童年少年为此付出快乐的代价,好像这个时期只是为了未来做准备,本身没有价值。童年、少年是生命中最能获得“天真的快乐”的阶段,这本身对人的生命意义有内在的价值,而不能只是看作一个阶梯——通向未来的一个高不可攀、永无尽头的阶梯。

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”,意思是“你现在不趁着年轻力壮奋发图强,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”。家长经常指着街边的乞丐吓唬孩子,我认为这是非常不正确、非常腐朽的观念。

童年、青少年时期是要为未来做准备的,最好的准备是让他们有一个丰富的心灵、有超强的内驱力,成为一个爱学习的人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只要他们保持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,那么当下活得快乐,每天活得多姿多彩,这也值得。

-END-

《生命·成长》第三季正在播出,欢迎收看。

??

点击下方海报即可观看

最新《生命·成长》第三季完整版纪录片

点击阅读原文,看此念出品更多精彩视频

喜欢~马上点击在看?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bjgjylw.com/zysx/zysx/1528239.html


当前时间: